为促进学科交流,提升师生对农产品加工领域前沿技术的认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生物工程学院于6月26日举办醍醐讲堂学术讲座。讲座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辛风姣担任主讲嘉宾,围绕“植物源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生物转化” 主题展开讲座。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辛风姣长期深耕食品酶学、食品组分在肠道中的酶学转化机制以及食品合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尤其在芳香族香料化合物、食品功能因子等方面成果显著,2019 年获评中国农业科学院 “优秀教师”,2023 年领衔的教师团队被评为 “优秀教师团队”。讲座伊始,辛风姣指出,随着全球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植物源加工副产物随之产生,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对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实现这些副产物的高值化生物转化,将其变废为宝,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关乎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关键践行。辛风姣详细阐述了利用生物酶技术对植物源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进行转化的创新路径。她提到,通过精准筛选和培育特定的酶类,可以高效地将副产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可利用的糖类、功能性寡糖等。以柑橘皮渣为例,经过特定酶的作用,能够从中提取出高附加值的果胶、类黄酮等成分,这些物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个行业都具有广泛且重要的应用价值。辛风姣介绍,在微生物发酵技术方面,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菌株能够以植物源加工副产物为底物,发酵产生生物燃料、有机酸、生物活性物质等。像利用苹果渣发酵生产乙醇,既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又为能源领域提供了绿色、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此次醍醐讲堂为学院师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学术之窗,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植物源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生物转化的广阔前景与巨大潜力。师生们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为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此次讲座不仅丰富了学院师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更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未来,生物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助力学科发展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