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学校召开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及工科通识课课程建设指导会,邀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学科教授莅临现场指导。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伟出席会议,副校长朱运利主持会议,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职业本科专业带头人、工科通识课课程负责人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工程制图》《机械基础》《工程训练》三门课程的负责人先后汇报了课程建设情况,内容涵盖整体框架设计、课程体系与设置逻辑、教学进程规划、教学安排与实践环节设计及实施保障机制等核心内容。

针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罗学科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发展重心需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职业本科作为补齐职业教育短板的关键环节,应以“培养现场工程师”为核心目标,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制定精准培养方案,注重技术与技能的融合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基础、工程能力、系统思维、人文素养、终身学习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针对三门课程,罗学科结合工科课程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实践与行业需求的深度关联,提出了系统性建议。他指出,工科通识课建设需以“对接实践需求”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一是《工程制图》应打破“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削枝强干、分段融合”为原则重构课程体系,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连贯的知识能力链条;二是《机械基础》作为工科核心必修课,改革重点在于“理顺知识脉络”,强化知识点间的逻辑关联与应用导向;三是《工程训练》课程需聚焦“分类施策”,针对不同专业打造特色化实践培养路径,同时建议在有限课时内增加综合性实验比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王伟强调,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期。对于如何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构建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强化拓展模块建设,实现交叉复合的培养路径;二是着力打造“三新”建设成果,“新专业”要契合首都产业发展需求,“新课程”要配套适应职教发展的自编教材,“新内容”要实现课程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实时联动;三是面对AI时代的教育变革,教师需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塑造”、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自主探索与思维引导”,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与育人质量。
本次指导会凝聚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与工科通识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共识,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清晰路径。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北职大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奋力开创职业本科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