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亦城时报报道了我校斩获2025年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实景课堂”高校组优秀案例和举办2025年“点燃火种·汇聚微光”乡村女教师公益培训的内容。以下是全文:
研修活动
教学干部共话“学在亦城”品牌建设

教学干部积极参与研修活动。刘娜/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刘娜)近日,一场由北京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与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干部学院联合主办的研修活动在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举办,旨在提升区域教育核心动能。全区各中小学教育教学干部齐聚一堂,共话经开区高质量教育发展路径。
本次研修紧密围绕“高质量教育导向下中小学校教学干部的教学管理和领导力提升”这一核心主题,设计了四大关键课程模块: 通过“教育政策深度解读”,专家引领深化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提升干部理论素养与政策执行力;聚焦一线管理难点,“教学质量提质增效工作坊”组织学员研讨实际痛点,共同探寻解决方案;“教学干部的课程教学领导力”模块旨在强化角色意识,提升其引领学校课程改革与课堂变革的关键能力;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则前瞻性地探索智能技术优化教学流程、提升管理效能的前沿应用场景,为教育现代化注入新动能。这四大模块内容紧扣改革方向,聚焦干部核心能力,形成从政策认知到实践操作、从角色定位到技术赋能的全方位支持体系。
此次研修活动,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摒弃传统单向灌输模式,采用案例剖析、专题研讨、情景模拟、互动工作坊等多元形式。政策解读环节结合生动实例,将宏观政策与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相连;人工智能专题工作坊现场展示了智能技术如何重塑教学与管理场景,为干部们打开了教育信息化的新视窗。尤其在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坊中,参训干部们围绕日常管理难题展开分组研讨与头脑风暴,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探寻提质增效的实践良方。
“这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非常‘接地气’,有效解答了我们工作中的诸多困惑。”一位参训教学干部深有感触,“学习后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更加清晰。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展示,让我们触摸到了未来教育的‘脉搏’。”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师资队伍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基石。此次教学干部研修,正是经开区提升教育文化软实力、强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关键举措。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学干部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本次研修聚焦前沿与实务,是经开区系统化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的重要一环。为“学在亦城”品牌注入了新的动能,标志着经开区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今后,经开区将继续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区学子创造更卓越的学习成长环境而不懈努力。
捷报频传
北职大思政教育成果获多项荣誉

北职大学子演绎情景剧《汽车博物馆里的雷锋》。于晓玲/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近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以下简称“北职大”)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捷报频传,不仅斩获2025年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实景课堂”高校组优秀案例,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也在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实践研讨会论文征集评审中获奖,展现其在思政教育创新与研究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
北职大荣获2025年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实景课堂”高校组优秀案例的作品为“牵手·雷锋与我同行”,该校也是高校组获奖院校中唯一一个职业院校。这一获奖案例是该校依托馆校共建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创新形式的成果。2023年,该校与北京汽车博物馆签约并举行了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双方在大思政教育、科普教育、人才培养等项目中,相互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合作。2025年3月5日,在全国第62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该校联合北京汽车博物馆与北京四合庄小学共同举办了“牵手·雷锋与我同行”主题活动,以“馆校联动+校际协同+社会实践”的立体化教育模式,开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新篇章。活动围绕“四个一”进行,分为一部剧——《汽车博物馆里的雷锋》,一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一堂课——讲述雷锋事迹,一次分享——学生分享“雷锋故事或身边的雷锋故事”四个环节,由大学生以剧载道诠释精神内涵,思政课教师及场馆教育人员以物证史解码精神图谱,中小学生以歌明志、以事悟魂。青春舞台上的思政创新表达,以戏剧张力为思政教育注入沉浸式动能,开创了“舞台即课堂、剧本即教案、演绎即内化”的朋辈育人新模式,构建起“展演-解析-传唱-践行”四阶育人链,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同时,在全国“第五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实践研讨会论文征集评审结果”公示中,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彪、张丽伟撰写的《生成式AI时代思政教师角色建构:从主导到引导的路径突破》获得一等奖,毛婷婷撰写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的课程衔接研究》获得二等奖。其中,前者聚焦生成式 AI 对思政教师角色带来的挑战,指出其本质是技术、资本与教育规律的三重矛盾叠加,并据此构建“人机协同-算法治理-价值共识”三维框架,以“场景突破-监督突破-意义突破”为主线进行破局,以“矛盾分析法”教学实践验证了“技术工具与价值引导”协同增效的可行性,探索思政教师从“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身份转型,引领其在人机协同中重置话语权,在技术治理中捍卫意识形态安全,在价值引导中重建育人本质,实现信息化赋能与意识形态安全的辩证统一;后者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的纵向衔接问题,分析了当前教学实践面临的教学目标离散化导致学段间缺乏递进性、课程体系碎片化造成内容断层、教学方法割裂化难以适配学生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辨的认知跃进的三重结构性障碍,提出通过构建三层递进式路径,通过深化系统研究建立科学衔接框架、开发梯度内容实现精准教学供给、创新教学机制强化知行合一闭环破局。
该校近年来从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场域,重塑教学范式,把各类思政元素和教育力量有机融为一体,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建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迈向新高度。
公益培训
科教融合点亮乡村教育之光

公益培训开班仪式现场。安奕洁/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安奕洁)近日,北京经开区迎来一场教育领域的温暖相聚——2025年“点燃火种·汇聚微光”乡村女教师公益培训启动。来自云南、新疆、贵州等16个省区的百名乡村女教师齐聚于此,开启为期7天的科技赋能教育之旅,共同探索教育创新与科技融合的实践路径。
本次培训由北京亦城合作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亦城基金会”)主办、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承办,得到了京东集团、GE医疗(中国)、康龙化成、信邦同安等爱心企业的支持,以“科技+教育”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系统化沉浸式学习助力乡村女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期间,邀请了以童庆禧院士为代表的中央党校、中科院、北师大等顶尖教育专家授课,课程设置兼顾宏观视野与实战体验,既有国际形势、科技前沿等理论课程,又安排了京东集团、GE医疗等世界500强企业及北京二中经开学校的实地研学。此外,借助中国教师研修网、北京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部分核心课程将通过线上平台直播,学员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学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云端共享。
开班仪式上,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副校长辛秀兰代表承办方致辞,表示乡村优秀女教师培训承载着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意义,学校将全力整合优质资源做好本次培训的各项保障工作。亦城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亦城基金会已举办三期线下培训,惠及306名乡村教师。参训教师返乡后累计开展291场教学分享会、290节创新示范课;2024年开启的线上模式,更吸引了1.3万名教师参与。
“培训为我们基层乡村教师打开了新视界,不仅增长了见识,更树立了自信和理想,是教育生涯中一段极为珍贵的时光。” 2024年参训学员、陕西省佛坪县陈家坝镇中心小学黄婷婷老师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其真挚感言引发了在场学员的共鸣。
亦城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汇聚包括爱心企业在内的更广泛社会力量,为乡村教育振兴与人才培育贡献持久动能。
【亦城时报】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经开区以学促教 育人成果添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