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亦城时报报道了我校举办2025届毕业典礼的内容,以下是全文:

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唱歌。 北职大/供图

多名毕业生获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获得2025年“校长奖章”。 于晓玲/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近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以下简称“北职大”)2025届毕业典礼在该校体育馆举行,该校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全体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教师代表及全体毕业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青春盛典。“我将永远铭记‘精融善新’的校训精神,常怀突破之志,肩扛担当之责,砥砺实干之风,在新的征程上续写北职大人的荣光。”机电工程学院学生贾渭东作为毕业生代表上台发言,道出了全体学子立志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人才的共同心声。
毕业典礼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开幕。今年,该校共有2700多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取得丰硕成果。该校领导先后宣读了2025届毕业生名单、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名单及2025年“校长奖章”获奖名单,并为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荣誉证书。
该校2013届校友、北京奔驰发动机厂工段长李国栋作为校友代表上台发言,分享其在北京奔驰从蓝领技工到技术能手,再到一线管理者的三级跳成长历程,及连续两次破格晋升的记录。他鼓励同学们保持专业精进、终身学习、直面挑战的精气神,在各自领域续写新的辉煌,并肩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慷慨激昂的发言引发现场热烈掌声。
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伟在致辞中以“感谢”“成长”“逐梦”为关键词,深情回顾了2025届毕业生与学校携手共进的美好时光,并送给毕业生们三个“人生装备包”:以“技能报国”的梦想芯片勉励大家要心中有梦想,积极将个人成长成才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中,自信地、热情地去拥抱未来、改变未来、创造未来;以“终身学习”的充电宝嘱托大家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与素养,永远保持对成长的渴望、养成自我赋能的习惯,勇做敢于“开新图”、探索“新打法”的探路人;以“向阳而生”的心态保持坚韧与乐观,以积极的心态拥抱幸福人生。
当天,该校还确定了一批学生为2025届校友联络员,为其颁发校友联络员聘书,希望各位同学从“学生”变成“校友”之后,继续关心、关注母校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关
话剧节拓展“大思政课”育人载体

首届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话剧节举行。 于晓玲/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近日,首届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话剧节在该校图书馆报告厅圆满落幕,活动由该校团委主办,机电工程学院、校大学生艺术团潮汐话剧团联合承办,旨在进一步拓展“大思政课”育人载体,持续提升文化育人实效。该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与各二级学院团委负责人、辅导员及近300名学生一同观看了演出。
本届话剧节汇聚了五场风格各异的精彩剧目,所有参演剧目均为师生原创作品,围绕青年觉醒、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工匠精神、新质生产力发展等精神内核进行创作。其中,《新潮》将舞台置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洪流中,通过傅斯年、罗家伦等青年学子的热血故事,再现了百年前中国青年的爱国壮举。从北大校园里的棋桌论国运,到《新潮》杂志的创办历程,舞台上的每一幕都激扬着五四精神,激励学生们以青春热血,铸就时代强音。京剧经典选段《红灯记》以其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再现了革命家庭三代人的信仰传承。李奶奶含泪诉说革命家史,一盏红灯照亮了不灭的信念。《鲜红的榆叶梅》以当代大学生采访老党员张希静为叙事线索,将观众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少女亲眼目睹日寇暴行,乡亲的鲜血浸透故土,将这份刻骨铭心的记忆凝结为参军报国的坚定信念。《牛棚上的学堂》生动再现了1980年刘常新校长白手起家的建校故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这群职教人凭着坚守与匠心,蹚出了一条职业教育的新路。《我的AI老师》将科技与人文的对话搬上舞台,以科幻视角叩问AI时代的教育命题。当算法试图解析青春的迷茫,一场关于命运抉择的思考由此引发。剧中AI与学生的互动,深刻映照出教育的挑战与未来。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共同发起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内容。该校作为第三批参与试点高校,积极落实行动计划,策划举办了首届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话剧节。“自5月中旬启动‘匠魂剧本大赛’以来,师生们倾力投入创作,并利用课余时间加紧排练,巧妙地将学校历史风貌与工匠精神融入话剧艺术。”该校相关负责人说,“舞台上翻腾的浪花,象征着奔涌不息的工匠精神,必将在每个人心中久久回响。未来,学校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深挖红色资源育人价值,讲好职教故事。校大学生艺术团也将继续以艺术诠释匠魂,用美育照亮前路,书写北职大学子的青春华章。”
【亦城时报】2700余名北职大毕业生以技筑梦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