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聚焦

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网】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图书馆:服务区域发展的实践路径与价值建构

发布日期:2025-07-10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分享:

2025年7月10日,中国网报道了我校图书馆服务区域发展的经验做法,以下是全文:


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枢纽与文化传播载体,其区域服务功能的拓展已成为产教融合深化的重要突破口。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以下简称“北职大”)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其图书馆以资源开放、文化浸润、精准服务、校企协同为路径服务区域发展,通过构建“资源-服务-产业-人才”的生态闭环,不仅实现了知识共享的社会价值,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引擎。

资源开放:打破壁垒,构建知识共享生态体系




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边界正从校园场域向区域发展空间拓展,这为图书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北京经开区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对高校知识服务提出了专业化、精准化的新需求。

自2015年起面向社会开放后,北职大图书馆构建了物理空间开放、数字资源共享、服务流程优化的“三维”服务体系,累计服务周边读者超80万人次。馆长刘正宏认为,图书馆应以“高校知识殿堂+大众生活”的桥梁定位,为终身学习者、职场人群提供学术资源“充电站”,推动社会知识素养整体提升。




为了汇集更广人群,北职大图书馆创新“文化毛细血管”布局,在周边企业与社区建设20余个分馆及书屋,实现技术文献、行业论文、绘本图书等资源的渗透。对企业而言,分馆书屋成为“知识补给站”,员工可以利用午休、下班时间研读专业技术白皮书,提升自己技能、助力企业攻克技术瓶颈。来自百泰药业公司分馆的负责人孙伟红感慨地说:“午饭后,公司的员工们陆续走进分馆。他们觉得,分馆书架上的书就像给他们装上了‘创新倍增器’,帮着大家突破了很多技术壁垒。”读者曾先生则坦言:“自从有了这个图书馆,我几乎每天下班之后都来此‘充电’,让我的精神生活充实了太多太多。感恩学校能赋予我们如此好的学习场所!”




为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精准供给,图书馆在2024年为百泰生物、因美未来等企业人工传递文献近80篇,近五年累计超1000篇。图书馆还建立企业专属服务群,1小时响应文献需求,即便在节假日也不例外。2025年春节期间,区内一企业在微信群发出文献求助,专业馆员迅速响应,及时完成文献传递。企业工作人员感动地说:“没想到节假日还能这么快获得帮助,太感谢高校的支持了!”馆员的坚守与高效服务,为企业研发创新和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有力支撑了首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开通BALIS账号,支持企业自主检索外文文献,保障国际前沿资源获取。

文化浸润:以活动为载体,赋能区域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术资源中心,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推动者。通过开放共享资源、创新活动形式,高校图书馆能够将优质文化服务延伸至社区、企业,助力构建更具活力的区域文化生态。北职大图书馆立足经开区发展需求,探索“高校+企业+社区+居民”协同模式,将28场高品质文化活动融入“5公里文化生活圈”建设,形成科技感与人文性并重的城市文化氛围。2024年数据显示,通过四大品牌活动服务2000余人次,满意度超98%,成为经开区文化服务标杆。




“我们通过打造周末读书会、精品讲座、诗词大赛、青少年科普四大品牌活动成为北京经开区‘15分钟5公里文化生活圈’核心阵地。”据刘正宏介绍,除了针对企业员工开展行业前沿讲座外,图书馆还利用社区分馆这一“邻里会客厅”,设置亲子绘本区、银龄健康区、创业指导区、健康知识区等主题空间,为新市民、老年人等群体提供精神栖息地,让高校文化资源渗透城市发展肌理。

精准服务:以社企需求为导向,打造定制化服务体系

从“资源供给”到“需求响应”,通过调研数据动态调整服务策略;从“文化设施”到“创新枢纽”,在知识流动中发挥中介者、协调者功能。北职大通过多维调研锚定服务方向和提供定制化服务与高效响应,同时实现了校园人才培养价值、知识共享价值、技术创新价值等价值多元提升。

为了提供精准服务,该图书馆组建专业团队走访生物医药园等北京经开区重点园区与企业,梳理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需求;线上线下发放问卷,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首都重点产业,为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生物医药园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高校主动调研需求,为校企互融互通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图书馆推出定制化服务。如为百泰生物定制“专利检索分析”讲座,联合化工大学专家解决实际问题,获科研人员高度认可;为北京生物医药园开展“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激活高校资源与企业科研的对接。

据统计,2024年图书馆围绕首都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语言艺术、数字与流量经济等前沿领域,精心策划并举办资讯中心大讲堂和专业知识讲座共12场。邀请20位来自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和高校的权威专家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经开区内100多家企业近1000人次参与。这些讲座活动不仅为企业员工带来了行业前沿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促进了学校师生对首都产业发展动态的了解,推动了校企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为首都产业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

校企协同:打破壁垒,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北职大图书馆作为“创新中介”,积极推动形成多元协同机制,主动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与联动,通过联动活动促进资源共享,在协同发展中构建了长效机制。

2025年4月,图书馆举办“控制系统数字工程思考与实践”专题培训,吸引企业技术骨干与高校师生互动;组织与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合作交流会,探讨资源共享与服务对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打破了校企资源壁垒,实现高校科研能力与企业技术需求的优势互补,促进人才交流与战略合作,同时通过校企联合培训、合作调研等形式,助力图书馆资源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同时让学校师生了解产业动态,形成“知识交流-技能提升-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面对数字时代挑战,北职大图书馆正推进“四化建设”:即数据标准化,构建经开区产业知识图谱,实现技术需求与高校资源的智能匹配;管理信息化,引入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实行统一智能调度;服务智能化,围绕智慧图书馆建设、AI赋能新一代图书馆管理平台展开技术验证;空间美学化,打造“科技+人文”沉浸式阅读空间。

刘正宏指出:“智慧图书馆建设不是技术叠加,而是要重构服务逻辑,让高校智慧真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数字引擎’。”未来,北职大图书馆将通过打造集阅读学习、科技创新、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智能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更致力于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供独特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为首都“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中国网】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图书馆:服务区域发展的实践路径与价值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