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报道了我校服务首都发展精准培育专技人才的内容,以下是全文: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是北京市市属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1999年曾用名为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与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合并更名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07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北京二轻工业学校、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25年,教育部批准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学校继续教育基地于2020年11月被认定为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完善自身建设
为基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2007年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2010年成为教育部全国20所“国家级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之一;2015年率先启动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验,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8年,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坚持走产城教融合发展道路,作为经开区唯一高等院校,全面融入亦庄综合产业新城建设,与经开区签署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申报并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与30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长期深度合作,成立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ARCFOX学院、百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久其产业学院等实体产业学院,建设7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70多个生产性实训项目。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专题研修班学员合影
学校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管理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科技处负责,继续教育学院统筹各二级单位资源,开展培训项目开发和运行,相关七个二级学院分工负责。科技处设置负责培训管理工作的副处长1人,专职管理人员1人,继续教育学院设置院长1人、副院长1人,科级干部4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9人;相关二级学院院长主抓继续教育基地工作,下设培训管理员专人负责,组建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工作团队从事项目的开发、执行以及课程建设等工作,对继续教育基地的统筹管理、分级分类负责制有力促进了继续教育基地的顺畅运行。
规范制度建设。为保障继续教育基地工作的规范发展,2024年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由科技处统筹管理学校培训工作,负责培训合同审核、培训项目审批、培训档案管理等工作;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培训项目开发、运行等工作。继续教育基地梳理修改相关制度文件,共计修订文件13个,新制定了《社会化考试项目管理办法》《培训学员管理办法》《培训服务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自行采购管理办法》,为基地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视信息化建设。2023年,学校全面推进培训管理信息化平台应用工作,实现了对于培训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合同签订、项目实施、经费支出、项目验收全过程的记录和监管。通过培训服务平台与学校现有OA办公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的对接,与学校其他协作部门实现任务共享、信息互通、数据反馈。同时也能对现有培训课程、院系教师等资源的使用情况做出预判和规划。随时掌握每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及进度,统筹调配培训资源合理使用,为日后培训项目的数据统计汇总和档案收集利用提供了环境支撑和技术保障。此外,基地受经开区城市运行局委托,与中安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安全生产培训服务平台,面向经开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
助力区域经济
积极开拓培训市场

2024年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数字化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培训现场
学校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教育基地以服务经开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主动对接经开区相关部门,根据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对产业人才需求,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实训基地,打造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师队伍,开展课程研发;为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面向亦庄新城职工以及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产业园区等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实)训、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评价等工作。此外,学校积极对接经开区内知名企业,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确定了更加广泛的培训合作意向,涉及低碳环保方向、素质提升方向、数字技术方向、新能源电动汽车方向等。
2024年,基地积极参与北京市高级研修项目申报工作。机电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和汽车工程学院共计申报了6个项目。经评审,“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数字化技术应用”和“生物技术助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级研修项目获得批准及资金支持。同年6月,为期三天的“生物技术助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研修班聚焦生物技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邀请了国内权威专家授课,74名从事测序技术、微流控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医药研发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解决技术难题,服务首都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需求。同年7月,举办“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数字化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研修班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为指导思想,围绕推进数字化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开展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研修。参加研修的学员有来自北京市机电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人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主管,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

2024年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数字化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学员合影
助力经开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2024年5月,基地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签订了《2024年安全生产宣教学习》合同。合同约定由学校对开发区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及考核,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运行局安全生产培训服务平台,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用线上培训方式,培训达到32学时后可以预约进行线下考核。考核成绩合格的人员,统一发放培训合格电子证书并对考核档案进行管理,对考核数据进行统计。经开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根据参培人员身份特点,安排了83.6学时35门课程,其中必修课20.5学时,选修课63.1学时,新增加了有限空间个体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正确使用培训、应急管理知识专项培训、习惯性违章行为、燃气安全管理相关法规、安全心理学(安全生产与人为事故)等52.3学时课程。经开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总共上线66.9学时30门课程,其中必修课21.5学时、选修课45.4学时。
2024年,基地新增特种设备相关应急救援器材使用、6S管理培训可视化管理、6S管理专项培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意识等49.6学时课程。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课程紧贴经开区城市运行局重点工作,培训师资聘请具有丰富安全生产经验的专家授课。培训过程中,线下培训严格签到,线上培训课件观看时不能快进,单点登录学习、人脸识别。对相关培训人员进行阶段性监督,确保参培学员本人完成培训内容;配备专门人员提供24小时技术支持及服务;及时给未完成培训的学员发短信提醒,随时向城市运行局领导提供相关培训情况数据。截止到2024年11月累计完成培训3199人,参与线下培训考核企业402家。其中,企业负责人考核516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683人。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作,为经开区企业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参培企业67家,培训注册安全工程师172人。
发挥学校优势
开展职业院校师资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的通知》中相关要求和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和立德树人水平,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充分发挥首都职教排头兵作用,利用学校师资、设备优势,为首都职业院校教师广泛开展多专业、多类型的继续教育培训。
积极承办高职体育师资培训。组织了“2024年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高职体育师资培训”。项目实施阶段组织四个班次的培训,一个班次不少于30人,四个班次的培训时间总和不少于10天,线下课时占比100%;培训内容围绕“课程思政”“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技能拓展——创新体育课程”三个模块展开。项目采用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评分定量化,在最后阶段组织开展对学员的公开性考核及满意度调查。
高质量完成“2024年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项目——高职数学”。培训共有30名数学教师参加,其中副教授13人,讲师17人,分别来自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卫生职业学校、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10所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项目构建“一心三引、双向驱动”的培训体系,设计了“四模块内容”,选取了“四式培训法”,实现了提高北京市职业院校数学教师落实课标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教学质量评价能力的培训目标。项目采用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评分定量化,在培训后学员的公开性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显示,学员参与度100%,满意度96.67%。
成功举办“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专题研修”项目。共有来自北京22所中高职院校的50名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项目围绕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科研教学融合、教师发展、团队协作五大主题,采用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游戏化教学、案例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帮助学员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思想,掌握团队建设的规律,提升教师执教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能力。参训学员通过专题报告提升了理论素养,对于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动向、创新团队建设的新要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案例分享与现场教学,对于深化校企合作实践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形成了新思路。训后调查反馈显示,学员对于课程安排及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为98.46%,对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及服务满意度为99.32%;学员所在单位满意度为98.23%。
近年,继续教育基地不断提升社会培训服务的水平拓展在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领域的发展潜力,提高了各二级学院自主开发专业培训项目的积极性。下一步,基地将继续依托学校的指导和支持,高质量完成北京市高级研修项目,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精准培育服务首都发展的专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