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8日,亦城时报报道了我校学生前往雄安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的内容,以下是报道全文:

经开区学子设计并安装太阳能路灯。学校/供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齐美娟通讯员海楠楠)在白洋淀,搭建线上“雁翎队纪念馆”,以信息化、数字化促进红色血脉的传承与传播;在安新县,利用3D打印技术,为当地老人送出多功能老人伞、智能拐杖、智能药盒等助老设备;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走进社区“萌娃夏令营”担任助教、志愿者,为当地青少年素质发展贡献力量……近日,由15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结束了长达28天的暑期实践后,从雄安新区回到了北京经开区。
“在白洋淀文化苑,实践团成员们在雁翎队纪念馆、红色记忆纪念馆等场馆担当志愿讲解员,并开发线上语音讲解小程序,搭建并完善线上‘雁翎队纪念馆’,以信息化、数字化促进红色血脉的传承与传播。”据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海楠楠介绍,为进一步提升雄安新区红色文化阵地的影响力,学生们以文化苑园区建筑智能化改造升级、文创周边设计等为题,发挥所学专业特长,为园区量身定制了“设计并安装太阳能路灯用绿色能源点亮白洋淀”“复刻雁翎队抗日场景开发真人CS爱国教育场景设备带动红色旅游升级”等项目,通过科技赋能红色文化,让参观者也有了多样化体验。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实践团成员们融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社区“萌娃夏令营”担任助教、志愿者,利用自身所学丰富青少年们的暑期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团员们还走到了安新县南刘庄村的村民家中,用实际行动响应居民绿色低碳生活需求,提出符合绿色节能的“多功能一体化厨房用具”改造建议并协助236户居民进行改造;针对社区居民养老需要,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出多功能老人伞、智能拐杖、智能药盒等助老设备,为189户老人带来生活便利;与社区一起为暑假留守儿童开展夏令营,协助社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雄安,在文博场馆、在街道社区展现新时代经开区学子的创新精神和担当。
“暑期,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海楠楠表示,未来,机电工程学院将继续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将课堂理论深植于祖国土壤,让学生们扎根乡村、服务社区,将青年学子的报国热情转化成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生动实践,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亦城时报】经开区学子为雄安新区建设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