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动态

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双馆寻脊梁,青春共回响”——“青心引力”辅导员工作室带领新生开启研学之旅

发布日期:2025-09-18

文章来源: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分享:

9月15日,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开展双馆研学活动,组织2025级本科新生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与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中,引导新生们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深刻联结。

活动前,“青心引力”辅导员工作室组织2025级本科新生召开圆桌会议。同学们共读《藤野先生》《一件小事》等经典篇目,分享童年往事与自我塑造的轨迹,并以“过去如何成就现在”为思考起点,带着对自我与时代的追问走进鲁迅的世界。大家亲手抄录鲁迅关于青年与生命的警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些语句穿越时空,焕发新生。有同学在笔记中写道,“‘向上走’不只是一种方向,更是一种内心姿态——在躺平与内卷之间,找到自己的步调。”

b9ca307af960f4e9b33702f4e3f0adf.jpg

圆桌会上,大家从鲁迅的多重身份切入,探讨其“变与不变”的人生轨迹,认为“变的是表达方式,不变的是唤醒民生的初心”,精神内核始终在于一个“真”字。讨论还结合MBTI理论,思考“若鲁迅是INFP,如何践行理想?”以及“在未来职业中如何守护核心价值,与社会同频共振”。

2f8f7b2bfcb609734de12c41c1c5c3d.jpg

7221c6811c6fdc2fa50e9c92a1a1d83.jpg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同学们通过“寻找鲁迅的情感密码”沉浸式任务,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这不仅是一场文化体验,更是一场指向内心的自我觉醒。鲁迅不再是课本中的符号,而是一面映照当下的镜。透过他,同学们反观自身:该怎样生活,如何选择,又该如何在喧嚣时代中发出清晰而坚定的声音。

85fc65d02e7b1115fa0f1ef49c6284b.jpg

在参观途中,同学们在车上轮流分享“我与铁路”的点滴记忆点滴。铁轨如同情感纽带,连接了故乡、远方与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27e13fd3f77b845be7474aacfe1a265.jpg

张思润同学回忆六年前前往湖北恩施的旅途。蜿蜒于群山之间的铁路,让他第一次读懂“交通强国”背后的重量。他讲到,从前,乡愁是一张纸质的车票;现在,它成了一刷即过的身份证。铁路重新定义了“故乡”——不再遥远,变得可感、可触、可依归。

彭忠漭同学分享2012年乘绿皮火车漫游西北的经历。他说起,快有快的效率,慢有慢的温度。高铁如时代之箭射向未来,慢车则如温情驿站,不忘每一个同行的人。这番话引发同学们的强烈共鸣——铁路不仅是技术的跨越,更是公平与温度的守护。

77121d5946ed3c7a7b641bf4914237f.jpg

跟随讲解,同学们回顾中国铁路从追赶到领跑的历程。从蒸汽机车到“复兴号”,每一件展品都无声讲述着奋斗史诗。同学们触摸到的不仅是一部工业史,更是深植血脉的工匠精神——于挑战中创新,在奉献中传承,于平凡中追求卓越。

1973d04d139ded422ae69ac67622c37.jpg

铁轨延伸向远方,笔墨仍在书写时代。这场跨百年对话,是行走的课堂,更是精神的锻造。2025级新生定将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脊梁间找到坐标,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