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动态

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青马学子解码井冈山红色基因:一堂行走的青春思政课

发布日期:2025-07-29

文章来源:团委

分享:

2025年盛夏,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青马工程卓越班15名学员,在校团委石玥玥老师带领下,踏上了井冈山的铸魂之旅。这支实践团成功入选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全国青少年井冈山教育基地主办的“井冈行·中国梦”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实践团以“IP赋能红色教育——井冈山虚拟角色的信仰表达设计”为调研课题,于7月18日至7月27日从首都奔赴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用青春步履行进在中国革命的时空坐标,用“青言青语”解锁跨越世纪的红色精神密码。




群山如碑见证初心原点。队员们穿过八角楼的昏黄灯光,触摸黄洋界哨口的斑驳弹痕,在小井红军医院的烈士墓前默立——这些承载着中国革命密码的红色地标,自1927年秋毛泽东率军开辟第一个农村根据地起,便定格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通过沉浸式课程、情景教学与实地寻访的实践体系,学员们开启多维认知革新:"三湾改编"情景体验中感悟建军智慧,于革命家书诵读中唤醒初心共鸣;手持竹篾编织草鞋的温度,脚步丈量急行军的陡峭路;最富深意的体验藏在老乡家的土灶台边,队员们协作烹制的南瓜汤氤氲着历史余温。当“调查研究传家宝”座谈会碰撞Z世代思维,当大数据青年与八角楼灯光对话,传统红色教育突破时空边界,迸发出“IP赋能红色教育”的创新脉动。




cf635aef3973f76cdf9b75510cf0694.jpg


此次井冈山之行,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满载而归。这支青马队伍正以更强劲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茁壮成长,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蓬勃朝气。大家纷纷表示,要带着此行的所学所感、所思所悟,将红色基因深深镌刻于心,让青春在无私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薪火的青春答卷,让红色信仰在新征程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大家都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以下是部分实践团员的感悟。

实践团学习委员常佳文: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中,先烈们的奉献震撼心灵,让我更加懂得如今幸福来之不易。红歌教学里,激昂旋律传递热血,是先辈精神的另一种诉说。走访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八角楼,旧址承载的故事,让我触摸到历史温度。坝上村、马源村的急行军,使我体会到革命征程的艰辛,“学编红军草鞋”,更是以亲身实践,感受先辈们的吃苦耐劳。黄洋界上,仿佛能看到当年战斗的激烈,先辈们凭借智慧与勇气守护阵地。此次井冈山之行,是灵魂的洗礼,先辈们的精神,将化为我前行的动力,激励我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勇担使命,砥砺奋进 。

实践团宣传组成员刘依:这个暑假,我们在教育基地触摸到了最鲜活的历史:在茅坪八角楼,昏黄的油灯下,仿佛能看见毛主席深夜伏案的身影;在小井红军医院,墙上“节省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标语,让我不禁感叹比起当年伤员嚼着树皮疗伤,我们的生活很美好了。实践课上,我们学着编草鞋,粗糙的稻草磨得手心发红,才明白红军穿的“量天尺”里藏着多少坚持;急行军时,每个人都相互搀扶,共同前进,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我突然懂了井冈山的红,不是史书上的铅字,是战士们的血、老乡们的情,是代代相传的“不怕难”。我们这代人,该把这份红,绣进青春里,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实践团保障组成员王喆:井冈山,不止是一座山。它是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一群人用生命守护的信仰,更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最深的根。当脚步踏上这片红色土地,耳边传来的是红歌的回响,眼前浮现的是一代人用血与信仰铺就的道路。我们走访了朱毛旧居、八角楼、红军医院,也在山林之间、老乡家中,与历史深情对望。那些故事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鲜活地在我们面前展开。最触动我的,是那些平凡又伟大的名字。烈士陵园中的静默,小井医院里残破的病床,还有访谈课上英雄后代平静的讲述,无一不在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有人曾为之付出全部。我突然明白了,信仰并不是喊口号,而是在最苦最难的时候,依然心向光明。这几天里,我们不仅学到了历史,更重新认识了“初心”两个字的分量。那是一种穿越岁月、落在心里的力量,会在我们迷茫动摇时,悄悄提醒我们——为什么出发,又该如何前行。井冈山的山风依旧在吹,而我们,也将在风中,坚定地走下去。

带队教师石玥玥:此次带领北职大青马学子赴井冈山红色实践,以青年“听得懂、传得开、用得上”为导向,依托井冈山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沉浸式体验、多学科交叉、新媒体传播等方式,以课题研究贯穿始终,探索“信仰教育实践转化与数字赋能”的育人路径,使我受益匪浅。从编草鞋到红歌传唱,从“做农餐”到“急行军”,学生们在劳动体验中锤炼品格,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担当。青年学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问题,推动井冈山精神与“调查研究传家宝”的方法论深度融合。这一过程中,“行走的思政课”突破了课堂边界,将价值观塑造融入劳动教育、专业实践的创新孵化,不断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此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很多启发,共青团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历史铸魂,用厚度滋养青年,以创新思维破局,用科技温度贴近青年,以实践导向聚力,用育人效度成就青年。未来,北职大共青团将持续深耕“红色IP”成果转化,让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