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际教育学院先后组织召开了突尼斯留学生任课教师座谈会与学生座谈会。会议聚焦首次实施的“插班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深入沟通研讨,协同解决运行初期遇到的问题,优化培养方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及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代表和来华留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座谈。

作为推进教育国际化与留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实践,本届突尼斯留学生全面采用与中国学生同堂学习的“插班”模式。这是学校践行“趋同化管理”理念的关键一步,旨在促进中外学生深度融合与跨文化交流。在实现管理“趋同”的同时,学院也高度重视因语言基础、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现实挑战,秉持“内外有别”的原则,给予留学生群体必要的个性化支持。
在授课教师座谈会上,老师们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难关、课程节奏、跨文化教学、文化差异导致的学生管理挑战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学生座谈会上,留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了入学以来的学习生活感受,并就课程衔接、语言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学院领导与相关教师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与说明,及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此次系列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学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道路上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持续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时刻把握三个核心原则:一是要秉持“外事无小事”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在教学管理与学业要求上坚定推进“中外趋同”,促进中外学子在共同的标准下深度融合、互学互鉴;三是在具体实践中坚持“内外有别”,充分尊重文化差异,在生活服务、心理关怀与学业支持上提供精准、个性化的保障,实现趋同管理与差别化服务的有机统一,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校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