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至9月,我校党委精心组织七名中层干部,分赴七所高水平本科院校开展跨校跟岗学习。本次学习聚焦本科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科研创新、学生工作及国际合作等关键领域,以“取他校真经,铸职教精魂”为使命,推动干部在沉浸式研修中拓宽视野、汲取智慧。本次跟岗交流形成“7份总结报告+25套实施方案+21项创新设想”的扎实成果,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
姜磊:破局·赋能·聚变:学习“深职大”职业本科发展新范式

姜磊,学校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时任),5月18日至31日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党政办公室开展跟岗交流。此次学习聚焦深职大在升格本科后的内部治理优化、党建引领、教学改革及产业服务对接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姜磊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学习对比,他深刻认识到,在职业本科建设新阶段,必须在师资结构优化与科研能力提升上实现双重突破,尤其在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课题申报与成果转化等方面需要持续发力。立足学校实际,他提出,可围绕“师资-科研”协同发展路径系统推进改革:优化专任教师编制结构,探索多元化聘任与高标准准入机制;强化岗位职责与科研目标管理,完善激励体系,激发高层次人才潜能;加强科研团队与平台建设,以系统性改革驱动师资水平与科研创新能力整体跃升,为学校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与创新根基。
李卫兵:解题·探路·立新:品读“南工职”职业本科教育新实践

李卫兵,双高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时任),5月19日至30日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跟岗交流。作为全国首所职业本科院校,南工职大七年的探索积淀了宝贵经验,李卫兵的学习围绕其成熟的教学治理体系,重点考察了教务处与质量监控评估处如何协同实施专业、课程“双轮驱动”评估,以及覆盖课堂教学、毕业设计、实习实践的全链条“检查-反馈-整改”机制。李卫兵谈到,其绩效导向的教研用房管理模式,深度融合校企项目并激励学生开展实践,有效盘活了教学资源,拓宽了育人路径,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李卫兵提出,下一步,我校需要紧扣职业本科办学主线,以高质量评估指标为标准,全面优化教学管理与内涵监督闭环,强力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基地等关键办学能力建设,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全国知名的北职大职业本科教育品牌,在教育改革新征程中走出自己的奋进之路。
马峻:融通·赋能·致远:借鉴“首师大”高水平国际合作新蓝图

马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5月19日至30日赴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跟岗学习。作为国内师范类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典范,首师大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积淀深厚。跟岗交流期间,马峻重点关注了首师大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系统学习了首师大在海外招生拓展、来华学生管理、校园服务优化以及“一院一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成熟机制。他谈到,首师大国际文化学院因地制宜选派国内精兵强将赴海外任职,有效突破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与人文环境中的办学障碍,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海外办学之路。此次跟岗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更搭建了实质合作平台,马峻在国际文化学院的帮助下,推动学校加入高教学会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未来将在国情教育品牌建设、“中文+技能”高校联盟组建及留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马峻谈到,下一步,将围绕高水平教育开放主线,系统优化国际化治理结构,强化资源整合与项目落地,致力于构建具有北职大特色的国际交流体系,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走出坚实有力的“北职大路径”。
李宏昭:聚能·破壁·攀峰:参悟“金职大”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李宏昭,科技处副处长、产城教(校企合作)办公室副主任,6月9日至20日赴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科技处跟岗学习,系统学习了其在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化校地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等方面的成熟经验,重点考察了“五个转变” 科研举措、“五一融联” 校地合作方案、“3+1+N” 产教综合体运行模式。他谈到,这些举措为我校破解平台建设滞后、校企合作表层化及科研管理效能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清晰可行的实践参照,为学校科研与产教融合工作的体系化推进提供了关键思路。李宏昭提出,未来,学校需要积极构建高水平科研组织体系,重点推动高层次科研平台突破性申报,增强有组织科研的体系化能力,开展工程领域校企实体化合作试点,并借鉴金职大二级管理与考核机制,全面激发办学活力,提升科研创新核心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内涵,在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构筑具有北职大特色的科研创新生态。
闫京委:融合·协同·跃升:探寻“河工职”职业本科育人新模式

闫京委,团委书记、学工部副部长,6月8日至20日赴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跟岗学习交流,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国试点院校,其“红旗”社区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闫京委围绕职业本科学生管理、“一站式”社区建设与第二课堂育人机制,通过沉浸式调研与实操,系统学习了该校在职业本科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学习期间,他深度参与了该校首届职业本科生毕业典礼工作,从风险预案制定到现场动线规划,亲身体验了本科仪式教育蕴含的育人实效;重点调研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空间布局和第二课堂活动机制,通过实地观察和座谈交流,系统掌握了本专科生在社区中的学习生活与活动参与情况,为我校本科生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面向未来,闫京委提出,我校职业本科育人模式将以“精融书院”为核心枢纽,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第二课堂积分学分管理体系,推动“五青行动”与书院制深度融合。通过创立“精融青舍”等学生组织,强化“书院+学院”双轨协同,构建具有北职大特色的一体化育人生态,助力学校职业本科育人体系建设实现内涵式跃升。
唐薇:机制·活力·助力:取经“北工大”人事管理新智慧

唐薇,人事处副处长,于9月15日至26日赴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跟岗交流。通过跟岗交流,系统了解了北工大在人才引育、教师评价、绩效管理及校院两级机制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北工大在人事管理上展现出系统性强、机制健全、导向清晰的特点,构建了“引育并举、内外协同”的人才体系,推行分型分类管理,建立符合岗位与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实施绩效工资动态核拨与二级单位自主分配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基层活力。唐薇谈到,北工大扎实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衔接、精细化的分类评价及灵活的绩效分配机制,为资源优化与活力释放提供了有力支撑。唐薇建议,我校需紧扣人事制度改革主线,强化规划与考核联动,构建校内外衔接的人才梯队,深化分型分类管理,规范机构设置与编制,优化绩效分配结构,以激发二级单位自主性与创收能力,打造高效、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格局。
常立权:铸魂·塑形·聚力:研学“北科大”宣传思想文化新路径

常立权,党委宣传部部长,9月15日至26日赴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跟岗学习。常立权紧密结合高校“大思政”“大宣传”“大文化”体系建设,通过沉浸式参与和深度交流,深入了解了北科大在思政工作统筹、宣传策划传播与文化育人构建方面的系统化经验。常立权谈到,北科大宣传部所展现出的系统思维、创新意识与务实作风,为我校相关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参照,其“大思政”体系下的品牌凝练与推广机制、“大宣传”格局中“策划-挖掘-表达-传播”全链条运作,以及“大文化”建设中“研究、教育、实践、环境、传播”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具有显著的学习价值。常立权表示,立足学校发展新阶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围绕体系构建与能力提升重点推进:强化宣传部在“大思政”格局中的统筹协调功能,探索构建具有学校鲜明特色与高辨识度的工作模式;完善“主动策划-深度挖掘-创新表达-协同传播”的全链条宣传机制,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宣传精品;系统构建以学校精神内核为引领的“大文化”工作体系,完善文化载体矩阵,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学校党委在职业本科建设元年精心组织此次中层干部跟岗学习,恰逢其时、意义深远。这场学习实现了从短期成果到长效机制的深化,从规划蓝图到实践路径的转化,从他山之石到校本方案的落地。本次跟岗学习工作的圆满完成,离不开七所合作高校的鼎力相助。在我校职业本科建设的关键起步阶段,七所高校毫无保留地分享办学智慧、传递实践经验,为跟岗干部搭建了沉浸式学习的优质平台,也为我校破解职业本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宝贵参照。这份跨越地域的校际情谊,不仅为我校跟岗干部的“充电之旅” 注入了核心动能,更成为我校推进改革、赋能发展的宝贵力量。展望未来,全校将以学习成果为强劲引擎,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奋力谱写建设“首善标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技能型大学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