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风采 -> 正文

青力笃行践初心 青春建功正当时——生物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日期:2025-09-03 编辑: 点击量: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号召,生物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于2025年暑期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院共组建20支专业实践团队,动员师生100余人次,深入北京、河北、陕西、安徽等地的基层单位,围绕健康医疗、食品安全、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开展专业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青砺基层:躬身实践,锤炼青春担当

生物工程学院积极响应2025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揭榜挂帅”机制,多支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以专业知识破解民生难题,用科研精神绘制发展蓝图。“同心聚力,静音惠民”和“巷陌寻音”实践团深入通州区玉桥街道,走访玉春园等4个街心公园,系统采集不同时段内的噪声数据,精准分析居民休闲娱乐活动中的噪音污染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7D7AB

“老龄食”团队则奔赴陕西蒲城、北京房山、雄安新区等地,深入调研农村养老“食事”难题,细致了解老年人饮食需求,针对独居老人营养失衡问题,结合食品企业生产痛点,探索创新养老助老服务模式。食养健康社团与北京回龙观医院携手,在昌平区流村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采集12岁以上人群生物样本,追踪抑郁症发生情况,将食养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探索“食养+心理”的创新服务路径。

青护生态:科技引领,守护绿水青山

5B2B3

生物工程学院30余名同学走进乡村、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生态文明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智远·启航职路”实践团在介山书店创新开展青少年低碳科普活动,通过“搭配低碳午餐”卡片游戏、“节能大侦探”情景互动等趣味方式,让百余名儿童在游戏中领悟低碳环保理念,助力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清泓易水”实践团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张各庄村,通过水质检测、生态考察等手段,帮助村民全面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状况,为绿色乡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B4BA2

24614


“碳”索校园,“绿”路寻踪实践团对校园内汽车能源类型结构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传统燃油车辆仍占主导地位,随即开展一系列绿色出行倡导活动,鼓励师生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筑梦食尚健康小分队与大兴区郑福庄社区居委会联合举办“绿意再生”环保集市,吸引200余名居民参与旧物换盆栽和拓印金鱼、多肉等活动,将低碳理念转化为可触可玩的快乐体验。

33EF6

青振乡建:深耕乡土,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生物工程学院青年学子以乡村振兴为舞台,以专业创新为笔墨,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

5793F

“药·YAO行动”实践团扎根河北易县张各庄村,系统调研农村地区药品供应和村民用药现状,揭示药品供应结构不合理与缺乏用药指导的双重短板,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65CF6

“驿”心为民和果漾银龄实践团则扎根平谷区镇罗营镇,以“便民驿站升级+农事体验+电商助农”的三维模式赋能乡村振兴,改造村级驿站,增设急救药品箱、图书角、骑行补给站等功能区,参与桃园套袋、采摘等农事劳作,拍摄宣传片,通过抖音等平台开展“云上桃园”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

青智科创:智启未来,破解科创难题

生物工程学院青年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为帆,在智慧医疗的海洋中破浪前行。“益针见康”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北京会议,深刻认识到医疗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论坛中展示的AI辅助诊断系统、智能药物递送技术等前沿成果,为团队优化微针载药系统的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新思路,为正在研发的“三重可溶性微针护眼”项目注入了新活力。小“芯”肝团队深入企业和村镇调研,以疾病监测的民生痛点为技术攻关方向,用青春智慧搭建起实验室与产业线的创新桥梁。

青扬文化:非遗新生,赓续文明薪火

“酌简茶社”实践团以工匠精神筹备非遗融合项目,赴河北辛集与非遗传承人展开“一盏茶·一根针”主题对话,用刺绣技艺再现《陆羽烹茶图》的经典场景。实践团以“茶绣融合”为目标,探索茶器纹样与刺绣美学的共生路径,发掘“青年视角下的非遗互鉴”模式,展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理解与传承担当。

243825

社会是淬炼青春的大课堂,基层是检验真知的试金石。生物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仍在继续,学子们带着专业知识扎根基层,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用细致耐心回应民生需求,以“小我”之力践行“大我”担当,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兑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职业大学

学校团委地址:北京经济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 学生活动中心

电话:87220423 87220435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