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风采 -> 正文

躬身实践开新境,砺芯笃行书华章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日期:2025-09-03 编辑: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学院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紧密结合“9+4+X”社会实践项目群建设要求,组建17支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调研与服务。

“青聚同心”——吴音四韵·语润中华实践团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吴音四韵·语润中华”实践团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普通话推广为切入点,在金凤区联丰村、润丰村、长城花园社区与西夏区富宁村开展推广普通话培训和普法公益讲座,为当地居民送去文化和法制科普。实践团到世界文化遗产——西夏陵参观学习,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度交流,积极探索语言文化在区域发展和民族团结中的关键作用。实践团对社区、乡村党组织进行访谈,探索红色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自信构建的现状,并在调研、培训等实践活动中注重将普通话推广与基层党建、国防教育有机结合,为西北地区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建立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提升贡献了首都青年力量。此次活动提升了当地居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认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实践团成员也深受教育,深刻认识到语言文化在促进地方发展中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蓬勃力量。

“青砺基层”——AI匠薪燎原实践团

“AI匠薪燎原”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队下,先后走进北京师范大学与商汤科技公司,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就业融合路径的调研,为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探路。实践团在北师大聆听张家才教授讲座,围绕AI专业教育现状深入探讨,明晰就业方向与基础课程、实习实践的重要性;在商汤科技体验AI产品后,通过企业代表解读了解行业分类与岗位需求,获得职业发展指引。此次调研让团队对AI专业发展有了清晰认识,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明确指导,成员深刻感受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与技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青砺基层”——“风”驰“电”掣·科普安行实践团

“‘风’驰‘电’掣·科普安行”实践团在李帅老师带领下走进北京市气象观测台,开展了一场解码气象科学的暑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专业人员指引下,先后探访地面观测场,看百叶箱、风速风向仪等20余类设备24小时捕捉气温、降水等气象“蛛丝马迹”,感受数据采集的严谨;走进数据中心,了解全国海量气象数据经智能系统处理转化为精准预报的全过程,见证1公里网格精细化预报与极端天气预警的“智慧大脑”作用;体验风洞实验感受气流力量,通过4D电影沉浸式了解气象演变,参与高空气球放球实验探秘30公里高空气象要素监测;在科普馆学习气象历史与知识,与专家互动交流核心技术现状。此次实践让成员深刻体会到气象工作者“观云测雨、服务民生”的责任担当,直观感受电子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强大作用,深化了对气象科学逻辑的认知,更坚定了夯实专业基础、助力科技报国的信念,真切认识到气象科学与民生息息相关,科技支撑与责任坚守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青学思想”——薪火同心·青老共学实践团

“薪火同心・青老共学”实践团暑期赴亦庄金茂悦社区,开展了“党建引领下的代际思想共鸣与红色传承”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依托社区党员学习日机制,创新构建“青老共学”模式,旨在解决基层理论宣讲形式单一、代际沟通不畅等问题。实践团成员积极参与活动保障,与社区老党员深入谈心交流。老党员们通过亲身经历讲述党的奋斗史和先进事迹,将抽象理论转化为鲜活故事,使青年团员在面对面交流中深化了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情感认同。成员们还作为志愿者参与了社区“悦成长课堂——走进甲骨文”活动,与青少年互动,助力红色基因在下一代中的传承。团队成员通过交流学习,深化了思想引领,强化了责任担当;活动构建了“青老互助”平台,青年帮助老党员融入数字时代,老党员则为青年提供精神滋养,促进了社区融合;在理论传播上,创新采用“实践体验+情感共鸣”方式,形成了可复制的“青老共学”模式,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青扬文化”——非遗中轴行·中州组实践团

为感悟古都文脉、传承非遗文化,非遗中轴行・中州组实践团于暑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北京中轴线社会实践。在永定门,实践团成员遇见了彩带龙非遗传承人李大爷。他冒雨展示精湛技艺,并表达了对传承的赤诚之心:“只要年轻人愿学,就教到动不了为止。”其忘我投入的精神令成员们深受感动。行至天坛,80岁的退伍军人张爷爷主动为实践团担当义务讲解员。他不仅详细解读祈年殿建筑蕴含的古人智慧,更结合自身守护文物的经历,强调古建筑是“民族的根与魂”,殷切希望青年一代了解历史根源。实践团不仅深刻领略了中轴线建筑的艺术魅力,更通过与传承人、守护者的面对面交流,触摸到了文化传承的温度与厚重责任。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中轴线不仅是一条地理坐标,更是贯通古今、维系民族精神的文化命脉。

这个夏天,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学院的17支社会实践团以青春之名,在祖国大地书写了生动的实践篇章。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对文化根脉的认同,更让他们在服务基层、联结群众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小我”与“大我”的紧密联结。未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学院的学子们将带着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奋进力量,在专业深耕中追求卓越,在服务社会中践行使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属于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职业大学

学校团委地址:北京经济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 学生活动中心

电话:87220423 87220435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