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教学单位: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励广大学生通过掌握专业技能实现个人成长,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推进构建“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竞赛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良好竞赛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学校定于2025年11月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建
二、竞赛时间
2025年11月1日—2025年11月30日。
三、参赛对象
学生参赛队员为在校在册学生;鼓励教师参赛,教师单独评定成绩与奖项。
四、竞赛项目
学校公布的2025—2027年校级技能竞赛项目,共45项。
五、组队办法
各赛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由组合组队参赛,鼓励跨学院组队。
六、竞赛安排
1.开幕式
各二级教学单位自行组织,积极营造技能竞赛氛围,坚持勤俭节约办赛。
2.赛前准备
包括竞赛设备耗材、场地、命题、裁判聘请等。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开展赛前动员。
3.竞赛实施
根据赛项安排组织实施比赛,竞赛成绩公示无异议后报教务处,并提交竞赛总结(含参赛学生名单等信息)。
七、奖励办法
根据参赛人数或队数按照一等奖10%、二等奖15%、三等奖25%的比例确定获奖名单,颁发获奖证书。
八、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组委会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器材。
2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3.各赛项必须有切实的安全应急预案,对参赛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保障赛事安全。
九、竞赛要求
1.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品牌化发展。在竞赛的组织、赛题研究和裁判工作中,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鼓励企业在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2. 基础性赛项坚持普惠原则。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每项参赛人数达到60人以上。
3.专业性赛项注重团队协作与创新,每个赛项参赛人数不少于30人。
4.组织学生进行观摩,有条件的项目,可组织学生家长远程视频观摩。
5.推行课赛融通模式。将大赛所需的理论知识嵌入到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将大赛所需的操作技能纳入实验实训教学范畴;将课赛融通的相关内容作为课程考核内容。
6.开展技能兴趣活动。与校级竞赛项目对接,组建专业技能兴趣小组,依托创新实验实训基地,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
7.加强督导。教务处根据各学院确定的专业技能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国赛市赛备赛训练计划,定期开展交流、督导和指导工作。
8.活动拓展。保存技能竞赛作品,参与2026年北京市相关技术技能创新作品展示活动。
请各二级教学单位于11月3日前提交《技能竞赛月计划表》,于11月30日前提交比赛总结和成绩,同时在“智慧大脑—校内学生赛事活动”上提交参赛活动数据。
教务处
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