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师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简介 >> 正文

机械制造技术系教师简介

发布日期:2025-10-16    作者:     来源: 机械制造技术系教师简介    点击:

孙哲,男,辽宁阜新人,1990年1月生人,工学博士,201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现任机械制造技术系专业教师。博士期间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发表SCI与EI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当前主要从事智能制造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液压与气压传动》、《高级实体建模》、《CAD/CAM应用技术》等课程,在学校“三金”案例评选中获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并获“最美课堂”称号。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比赛和工程设计表达竞赛,获得个人和团体一等奖,2020年获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4901

梁美芹,女,山东烟台人,1987年12月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工程师,2013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现任机械制造技术系专业教师。当前主要从事增材制造、智能制造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工程制图》、《数字化入门设计》、《复杂部件多轴数控加工》等课程。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课题5项,参与企业科研项目3项;参与公司技术发展基金项目2项;参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1项,参与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团体标准制定2项,企业标准制定3项;参与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多篇论文;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比赛和工程设计表达竞赛,获得个人和团体一等奖。

张景黎,女,北京人,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毕业,工学学士。2007年3月至今在校,副教授/模具工高级技师,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技术系教师。具有丰富机械设计与制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和鉴定的经验。主讲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图等多门专业核心课课程及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在学校曾担任模具专业建设团队负责人,承担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的撰写。近年发表机械类专业论文9篇,主编模具专业教材8本,其中 “十二五”及“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模具三本。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二项,主持学院课题多项,参与各级别课题多项。参与制订定了中职模具专业国家级培训教师能力标准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担任国家级模具专业培训基地的培训教师。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六项。参与北京市第一届模具工大赛的组织和工作。多次参与模具工技师考评和答辩工作。

刘国良,男,北京人,1965年11月生,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工程硕士。研究专业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编程与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等。主讲:《复杂部件多轴数控加工》、《数控多轴加工技术》、《柔性制造技术》、《CAD、CAM技术应用》等课程。研制的《ZSZJ301218A三坐标划线测量机》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模具制造》、《金属切削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科学技术创新》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和参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参与编写《简明模具工手册》、《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等教材多部;申请专利数十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获奖数项。

秦涵(1970.3-),男,汉族,河北清苑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技师、国家级技能大赛专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际职业导师、国际创业教练,十六年外企、国企工作经历,曾任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设计模具近千套、产品数百件,获得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工业企业优秀科技人员奖等荣誉。在校期间,参与制定模具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资源库建设;参研国家级、市级课题各一项;主持学校重点课题多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专利二十余项;主编教材十部,其中三部被评为首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参编教材十余部;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市级奖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三篇,省部级期刊论文多篇;多次担任国家级、市级技能大赛专家、裁判;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及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指导学生获首届德国柏林国际数字化人才技能大赛中国赛区选拔赛一等奖及北京市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奖项。

乔彩颖,女,河北人,1991年1月,初级11级,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授课为机械原理、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内容。围绕体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及高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以第一作者撰写论文3篇;出版参编校内教材1本;参与8项专利研发,其中3项已授权;牵头承担和参与校内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1项;参与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2020年被评为院级优秀共产党员;获北京市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获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知识竞赛一等奖;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20年(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北京市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指导教师。

刘帅,男,汉族,工程师,1991年2月生,山东枣庄人,2016年4月参加工作,201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曾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发表EI与SCI论文3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项。当前主要从事机械设计领域研究,曾参与组件自动存储仓库项目、组件行位测量仪项目、火星车支架车和背罩支架车研制项目、自动调平机构项目、机车量具设备项目、PG36压片机项目、布线机器人系统项目、智能光伏清扫系统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研制。

穆鑫,男,辽宁辽阳人,1993年5月生,工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机电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研究领域为复杂雕刻结构智能制造系统研究、高温合金电火花加工智能制造系统研究、复杂结构多轴加工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参与国家级“慧眼行动”军委装备部课题《电火花多通道多电极自适应放电高效加工高温合金技术研究1项,排名第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具有触觉功能的柔性手术器械感知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1项,省部级课题2项。累计发表SCI论文8篇,EI期刊论文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一区TOP论文3篇,二区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