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由校团委大学生宣讲团主办的“月满华诞 情系家国”国庆・中秋双主题宣讲活动在学生活动中心顺利举行。各学院团学青年齐聚一堂,在红色记忆与中秋温情的交融中,探寻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校团委书记闫京委、校团委副书记石玥玥、校团委组织部汪文漪老师及校团委宣传部陶源老师出席活动。

一、解码国家符号:在细节中读懂使命担当
1.《国旗的“设计说明书”》
艺术设计学院王思莹同学从一面特殊的“狱中红旗”讲起——那是1949年重庆渣滓洞的先烈们用囚衣碎布和草纸拼凑的信仰。当她对比今日天安门广场每天升起的鲜艳国旗,现场无不动容。“这面旗帜,从曾联松的设计稿到飘扬世界,承载的是先辈的热血,更是我们血脉里的传承。”

2.《国歌的“超燃弹幕”》
“大家知道国歌中出现最多的词是什么?是‘前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学院白雨蔓同学以弹幕为喻,解析《义勇军进行曲》如何成为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超燃弹幕”。从井冈山烈士陵园的感悟到和平年代的使命,她让同学们明白:“那句重复四次的‘前进’,是先辈用‘躺下’换来我们‘站起来’,更要推着我们‘向前走’。”

3.《国徽的“国家密码”》
机电工程学院乔文博同学带大家凝视国徽的红金配色:“红色既传承中华吉祥寓意,更凝聚革命精神;金色五星寓意人民大团结。”他从梁思成参与设计的故事讲到天安门的精神坐标意义,让同学们看见“这枚徽章里,藏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信仰和梦想”。

4.《国庆日的“时间冷知识”》
“开国大典为何选在下午3点?”航空工程学院王悠然同学揭晓背后的战略智慧——那是为防止国民党空军空袭的精准计算。“这个时间选择,正是建国初期‘欢庆与忧患并存’的生动注脚,提醒我们永远居安思危。”

二、探寻中秋文化:在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
5.《月光下的浪漫代码》
机电工程学院侯慧琳同学如数家珍般解码月亮的中国式浪漫——从“玉盘”“冰轮”的颜值想象,到“广寒宫”“蟾宫”的神话人设,再到“千里共婵娟”的情感共鸣。“月亮就像覆盖华夏大地的情感Wi-Fi,让我们在物理距离外实现精神同频。”

6.《玉兔:月球上的“最强打工人”》
汽车工程学院张宇欣同学妙语连珠:“假如月亮是‘仙界上市公司’,玉兔就是千年不离职的CTO!”她从神话中捣药的玉兔,讲到“玉兔号”月球车在宇宙中续写传奇。“这场跨越千年的古今接力,正是‘不忘本源、敢于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

7.《月饼:舌尖上的“文化密码”》
机电工程学院孟奕晨同学从一枚月饼窥见半部“饼史”:五仁馅藏着“五子登科”的期盼,白糖月饼甜进一代人的记忆,流心奶黄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馅料在变,但‘圆’的约定和‘甜’的祝福始终未变。”

活动最后,全场师生在《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中集体合唱,将对家国的深情融入歌声,用青春的热情为祖国庆生。

此次宣讲活动,让北职大师生在解码国家符号中坚定使命担当,在探寻中秋文化中厚植家国情怀。愿全体师生以青春之我,做红色记忆的传承者、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在技能成才、匠心筑梦的征程中,书写家国同梦的精彩篇章!
